记录红色历史 留存津门记忆

来源:接收征集部 时间:2022年06月16日
  • A+
  • A
  • A-


  日前,天津市档案馆与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举办档案捐赠仪式,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将珍藏多年的《热血日报》、《救国时报》、《解放日报》、《大公报》共四种报刊(合订本)170余册捐赠给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党委书记、馆长阎峰、二级巡视员赵敬义,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振影、副院长黄广侠出席捐赠仪式。

 

1.jpg 


2.jpg


《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份日报,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行时间很短的一份报纸。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配合当时革命形势,更好领导人民的反帝斗争,决定出版《热血时报》。该报1925年6月4日创刊,6月27日被迫停刊,共出24期,报名根据时任主编的瞿秋白同志的“哪有公理?只有热血”而来。

《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海外报刊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份,是中共领导海外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文报纸。为吴玉章等同志于1935年12月9日在法国巴黎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5日刊,1938年2月10日停刊,共出版152期。该报以海外华侨为主要读者,发行43个国家。


《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理论刊物,创刊于延安时期。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创办《解放日报》的通知,1941年5月16日正式创刊,1947年3月27日停刊,共出版2130期。社长先后为博古、廖承志,主编先后为杨松、陆定一、余光生。1949年,中央决定将该报名交给上海,现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由英敛之先生任总理,报名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意,先后有天津版、上海版、汉口版、重庆版、香港版等,为双周刊。新中国成立后,重庆版、上海版先后停刊。天津版改名《进步日报》,旋又回复原名,1966年9月10日停刊。香港版出版至今。


天津市档案馆这次征集到的上述四种报刊,其中《热血日报》、《救国时报》、《解放日报》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领导工人运动,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大公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日前,在《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去贺信,指出《大公报》“立言为公,文章报国”,肯定了该报贡献并提出了希望。这四种报刊的征集进馆,进一步丰富天津市档案馆馆藏,对挖掘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天津故事发挥积极作用。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