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电车

来源:天津档案馆 时间:2006年07月11日
  • A+
  • A
  • A-
 天津是中国最早出现“房子式”有轨电车的城市。
  
  清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北京,《辛丑条约》签订之际,比利时公使提出在天津兴办电车,电灯事业的要求。四年以后(1904年)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奏请朝廷,批准了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天津道王仁宝(候补道蔡绍基)和比利时驻天津领事嘎得斯,比利时商行--世昌洋行经理的海礼等人签署的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同。公司的董事长由天津海关税务司的德国人德璀琳出任。
  
  天津是中国第一个拆除城墙的城市,并沿着城墙的基础铺设了四条道路,就是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和西马路。这四条道路在当时显得格外宽阔,为后来建设电车系统提供了条件。
  
  1906年,天津也是中国的第一路有轨电车首先沿着这四条马路开始运行。经历了独轮车,人力车、摆渡等交通工具的市民对电车既疑惑又新奇。通车典礼非常热闹,轨道两旁观者众多。天津第一路有轨电车为白牌,市民俗称“白牌电车围城转”。到了1918年先后又有5条电车线路通车,分为红牌,兰牌,绿牌,黄牌和花牌。
  
  70岁的史秉义老师傅是老电车公司的员工,让他欣慰的是,在赤峰道上,老电车站旁的百年建筑至今未变。
  
  当年的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总管理处设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他们以25万英镑为开办公司的资金,在天津望海楼后金家窑购地建立发电厂,在东浮桥东口沿河构建楼房作为天津办事处,在南开学校旁购地建立修理厂和仓库,一切设备均由比利时采办运津。如今在南开五马路那狭窄的街道上,仍能清楚的看到那斜着尖角的电车修理厂的库房,苍黑的面孔上尽显百年间的沧桑表情。保存比较好的是电车公司的办公楼。虽然外表破旧,但是楼内的设施仍能看出当年用料的考究和做工的完美和设计的周到。
  
  仅仅过了5年,至1911年,比利时财团在天津电车业全部投资就已全部收回。1921年增设“绿牌”,从当时法租界老西开沿滨江道,过万国桥至天津火车站。1927年增设“花牌”,由东北角至海关。六条线路全长21.63公里,电车55辆,运行区域覆盖了华界和奥、意、日、法四国租界以及部分俄租界和老龙头车站。1947年,增设由金钢桥通往北站的紫牌电车。这样就形成天津有轨电车-----红、黄、兰、绿、白、花、紫的七彩线路。
  
  对于民国时期的天津人来说,电车让他们迷恋和追逐。上个世纪30年代,坐电车逛劝业场已成为天津流行的都市生活时尚。当时的电车,估计就像如今人们眼里的轻轨甚至磁悬浮,神秘而摩登。然而当时的电车司机和售票员的生活却是难以想象的艰辛。
  
  传统的有轨电车毕竟速度较慢,噪声较大,而制约其大规模速度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必须铺设轨道和架设线路。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电车职工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决定自力更生,自行研制无轨电车。电车公司成立了由杜乃全工程师为首的无轨电车试制小组,并迅速开展工作。在试制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汽车底盘不适用,就自制新底盘;无法采购到槽钢,就自己动手用钢板弯制;国内不生产大功率直流电机,工人们便自己研制;其他如安全装置、控制消弧设备、继电器、车身等,都是自己研制的。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全国第一辆无轨电车终于在1950年11月研制成功。
  
  与此同时,架线及制杆工程陆续展开。1951年6月30日,天津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市领导黄火青、徐建国等参加了通车典礼。之后进行了全线试运营,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初,转眼间,公交电车已走完它的百年历程,古今的轨道交汇,新旧的车轮重合,在这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源地,天津公交事业正在续写着新的传奇。
  
  转自 北方网



20世纪初在天津滨江道上行驶的老电车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