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钱淘宝记

文∕藏    杨  春


      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想来仿佛还在眼前。一次去旧货市场淘宝,一个不起眼的小摊摆放着一堆旧物,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我随手在面前的破盒子里拨弄几下,露出一个黑糊糊的小圆片,有钮扣大小,依稀看到上面有些纹理和字样。用手指沾了些唾沫捻一捻,露出康德的字样,方知是枚硬币。可是这枚硬币轻飘飘的不是金属,心中有些纳闷儿。出于好奇,我还是打算把它买下。摊主见我看得仔细,故意要了高价。经过一番讨价,我花了五毛钱买下了两枚这不知名的硬币。
      那时我对钱币收藏刚刚入门,对一些旧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记得家里曾有过几枚伪满洲国的硬币,“文革”中都当作“四旧”丢弃了。掏得这两枚硬币又激起我对那段历史的兴趣,不过这种非金属的硬币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只知“康德”是日伪时期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年号,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我才得知这两枚硬币的个中原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进一步侵略、殖民中国,在我国东北地区扶植成立了伪“满洲国”。清逊帝溥仪于1931年11月在日本人秘密安排下从天津前往营口,成为伪满洲国“皇帝”。日本人为了操纵控制东北金融,还建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随着战争的扩大和持续,重要的战争物资已经消耗殆尽。为了保证战争的继续,确保军工生产,日本颁布了《战时紧急经济方案纲要》,加紧对我国东北地区资源的掠夺,并进一步限制民间对金属原料的使用。作为日本附庸的伪满洲国,秉承主子的旨意,到处搜刮金属物资,一方面将大量金属矿产奉献给日本侵略者,另一方面将民间的金属物品(例如金属门、铁栏杆等)征用上交,就连百姓箱柜上的“铜活”也不放过。不但不能继续用铝(生产飞机的重要材料)铸造硬币,而且还将1933―D―D1940年间铸造的铜、镍币及1939年以来铸造的铝币,大量收回熔毁上交。为了补充金属辅币流通的不足,伪“满洲中央银行”只好改用陶土烧制硬币来代替金属硬币的铸造。如在1944年(康德11年)制造了5分陶币,1945年(康德12年)制造了1分和5分陶币,共二种面额、三种版别。在东北民间俗称其为“胶木钱”或“钢纸钱”。这种硬币不是金属币,是特殊材质货币的品种,不能再行熔铸,品相不佳,不被收藏者重视,所以,留存下来的不多。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是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由日本扶持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做傀儡,在东北地区建立的伪满洲国,对东北人民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使我国东北三省成了日军以战养战的基地。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1944年制造的5分陶币直径1.92厘米,厚0.17厘米,正面边廓内上方文字“满洲帝国”,中间为阿拉伯数字“5”,下方“康德十一年(1944年)”,陶币背面中间有一个八角形圆圈,左右两边印着币值“五”、“分”,币值的上下有对称的云饰纹,边齿为模压光边。这在近代世界货币史上可说是独一无二。


来源:《民间收藏》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