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堂会老戏单

文/藏  常兆新

        在我多年收藏生涯中,对一些老电影、戏剧歌曲曲艺等有关资料更是情有独钟。戏单是对戏剧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对老一辈艺术家演出剧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的真实记录。在收藏界中,戏单已成为了一个专项。
        在我收集到的戏剧资料中,最为珍贵的是94年前,被人称“辫帅”的大军阀张勋为自己66岁大寿而办的堂会戏单,戏单共两份,分别记录两天堂会演出内容,戏单为紫红色,宽19厘米,长55厘米。
         张勋原名张和,字少轩,生于1854年12月14日,晚年号称松寿老人,祖籍江西省奉新县南乡赤田村。下野后隐居天津,于1923年9月12日在天津病故。据史料记载,张勋出生在一个小商贩家庭,幼年胆大任性,鲁莽急躁,性情粗野,自比张飞第二,在民国时期被称为“怪物”。民国以后,为表示忠于清廷,本人及部下仍保留发辫,故人称 “辫帅”。“可死不可从”就是张勋的护辫誓言,他脑后的辫子至死也未剪。这位大军阀虽然名声不太好,但他非常喜爱京剧。在京津梨园界小有名气,是个超级铁杆戏迷。他很懂戏,时常还能在一些场合唱上几句。他结交了多位伶界朋友和一些名票,与他们常在一起欣赏唱片研究京剧唱段并讲述着梨园界内外的故事。天津京剧名家、人称“老乡亲”的孙菊仙对张勋大有好评说:“懂戏者,张大帅也,知音者,张大帅也”。1919年12月20日、21日两天,张勋为自己66大寿举办了两台京剧堂会。这次堂会也是京津两地梨园界的一次盛会。20日余叔岩演出《击鼓骂曹》,梅兰芳演出头本《花木兰》,杨小楼演出《连环套》,龚云甫演出《徐母骂曹》,陈德林演出《孝义节》等,21日余叔岩演出《定军山》,梅兰芳演出二本《花木兰》,杨小楼演出《夜奔》,龚云甫演出《六殿》,陈德林演出《击掌》。裘桂仙、王瑶卿、马连良、候喜瑞、程砚秋、姜妙香等30多位来自北京伶界名家。天津多位名家名票及两个班社也同时参加演出,总参演人数达百余人。当年得到这两台堂会戏单的人是天津荫华绸缎庄老板绰号“十万刘”的刘姓大商人。这位“十万刘”大商人也是一位戏迷,和张勋是要好的朋友。他亲自到张宅拜寿并一起在张家花园观看了全部堂会的演出,同时把两台堂会的戏单一直珍藏。后来戏单转藏到“十万刘”的孙子刘自诚(1927—2008)手里。刘自诚先生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因受家庭影响从小喜爱京剧,家里的留声机是他的好老师,爷爷也教会了他多出戏的唱段。刘自诚先生酷爱梅派艺术能演唱梅大师全部唱段,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与梅大师有书信往来。几十年中刘先生收集到了大量京剧及梅兰芳大师的珍贵资料书信、签名照、生活照、戏单、电影说明书、相册、画册、书籍、邮票、唱片录音录像等等。刘先生用一生的心血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资料。笔者与刘自诚先生有多年的交往,刘先生是我的老师,相同的爱好使我们成为忘年交的好朋友,从刘先生那里我学到了许多戏剧、电影、歌曲、唱片等知识。刘先生对我的唱片等藏品的收集也非常支持,经常耐心加以指导同时四处为我收集唱片提供藏品。2008年4月5日刘自诚先生带着满腹的学识永远的走了,我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失去了我最尊敬的挚友。刘先生在最后的岁月里,把他最珍爱的藏品整理好并向我讲述了这些藏品的来历及一些背后的故事。刘先生在弥留之际对我说:“把这些东西交与你我很放心,你接了我的班我很欣慰,也很高兴。”我也被刘先生这诚恳的话语所感动,是刘先生给予我鼓励,使我成为这份藏品的第四代传人。


来源:《民间收藏》

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