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币

          文/师建英

        辛卯兔年即将过去,龙年即将到来。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龙”被看作是威严、祥瑞和皇权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子孙,龙的艺术形象也被皇家独据。而在民间则流传着无数与“龙”有关的神话传说,龙的传人也成为炎黄子孙的代名词。
  最早见铸于钱币上的“龙”图案、且有实物可证的为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和元朝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的大元国宝钱币。尤以背龙纹者为精美,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钱,该币为中国古钱名品中“五十珍”之一,以后历代均铸造过带有龙图案的钱币,但大都是“压胜钱”。压胜钱也是我国较早就出现的一种钱币,它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具流通货币的功能,故不能参与货币流通。现今由造币厂铸造的纪念币和纪念章,就是我国古代铸造压胜钱的延续。

 我国的第一枚龙洋

       清朝末年,我国许多省份先后铸造机制银币,其中有的银币背面铸有蟠龙纹,俗称“龙洋”。中国最早的龙洋是张之洞倡议铸造的广东龙洋。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由广东银元局试铸库平“七钱三分”银币,这种银币正面是“光绪元宝”四字汉文,中心有四个满文字,也是“光绪元宝”,外围珠圈内为英文“广东省”及“七钱三分”字样,背面是蟠龙纹,上方为“广东省造”字样,下方为“库平七钱三分”,这是我国最早正式铸造的带有蟠龙纹机制银币的开始。另外还有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种面额,钱币界叫作“七三番板”,后改为七钱二分,叫“七二番板”。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
 

 


 我国的第一枚龙钞

        随着洋务运动在我国逐渐兴起,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及现代货币理念也逐渐传入我国。由于纸币成本比金属货币低廉,1907年3月,清廷派度支部郎中萨阴图等,东渡日本考察纸币的流通机制,学习外国印钞的先进技术,拟统一印制纸币,从而整顿全国金融秩序。为此,决定设立度支部印刷局。1909年冬,聘请美国雕刻技师海趣(另译赫琪)为技师长,对中国工匠进行培训。另四名美国技师也陆续到任,开始对纸币的设计、雕版、印制等准备工作。印刷局最初印制的纸币叫“大清银行兑换券”,票面分1元、5元、10元、100元四种。由技师长海趣设计的票版正面左侧均以清摄政王载沣胸像和龙海图为主景,1911年3月1日正式开印。从国家纸币印制和凹印技术上看,无疑有着开创意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帝国宣统皇帝走下了历史舞台,第一代以国家名义印制的纸钞没来得及发行便胎死腹中。
 

 

 
 具有时代意义的龙币

        2000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我国首枚塑钞—“迎接新世纪龙钞”100元面额塑料纪念钞一套(一张)。这是我国第一次发行此种材质的钞票,是货币发行的一次新尝试。“世纪龙”纪念钞主色调为橘黄色,正面以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上“大升龙”为设计依据,雄姿矫健,威严无比,从大海中腾空而起,张开百川大口,直视左侧熊熊燃烧的“火球”。背面主景图案为“中华世纪坛”。衬景是著名的敦煌飞天图。堪称中华传统绘画和现代艺术巧妙的构思和结合,该钞给人的印象是,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其本身就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术工艺品。在世纪之交选择“龙”来纪念新世纪的到来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巨龙飞腾激发人们斗志昂扬,又寓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于发行量只有100万张,当前的市场收藏价格一路飙升。
 
        2011年10月3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2龙年生肖金银纪念币。龙年1公斤银币(发行3800枚)分别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和上海造币有限公司铸造。金币:百分之99.9;银币:百分之99.9,另有以龙为题材的本色金银币、彩色金银币、梅花形金银币、方形、圆形等。该套纯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衬以连年有余吉祥纹饰,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均为“青龙”造型衬以装饰龙头为背景,并刊面额及“壬辰”字样。相信该套龙币的发行定将会为“龙”题材的收藏增添一份亮丽的色彩。
 


来源:《民间收藏》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