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南洋劝业会”银牌与证书

 文∕藏 王斌本




        我家里有一块百年前的银牌和银牌的“证书”,是我的祖母于宣统二年( 1910年)参加“南洋劝业会”工艺制品展示获得的嘉奖。这块银牌和证书的意义非凡,它们不仅是我祖上传世藏品,更重要的是它们见证了清末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10年,正值清朝统治摇摇欲坠的前夕,各种社会矛盾、新旧思潮交织在一起,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主张现代教育的新派教育家们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向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发起了冲击,“女人也有受教育的权利”鼓励了一大批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女青年走出家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
        我的祖母出生在天津新八大家之一的敦庆隆乔家。乔家因经商缘故,经常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故家庭思想较开放,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意识超前,敢为人先。支持我的祖母走进天津普育女子学堂,成为普育第一期的学生。学校要求女学生不缠足、不盘头、留短发、读洋文,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学子”大相径庭,故社会上戏称这些女学生为“洋学生”。
        1910年 6月5日,清政府为振兴中国工商实业,“开风气而劝工商”,探寻“富国强民的百年大计”,仿照外国博览会的方法,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南洋劝业会”,集中展示全国各地的农工商产品。会场设在三牌楼一带,占地 700多亩,在丁家桥处建会场大门,在馆区内建一座方形三层塔式办事楼,既可以办公,又可以作为“南洋劝业会”的标志性建筑物。为了赴会参观者往来的方便,还专门修筑了一条“宁垣铁路”,南起中正街,北接沪宁铁路。中间就是丁家桥劝业会大门。车头牵引三四节车厢。每节车厢可坐八九十人。两车南北对开,每小时一趟,全程票价铜元十枚。从两端到劝业会大门口,只需铜元五枚,赴会者排队乘车,可谓盛况空前。许多省市也纷纷在劝业会里设立自己的展馆,如东北、天津、上海、宁波、福州、湖北、陕西、湖南、四川、河南、山东、云贵、安徽、江西等省市都把自己的展馆装饰的五光十色,送展的工商、农副、工艺、等产品琳琅满目,海外华侨也在劝业会内开设了专馆,展出海外的“奇珍异宝”。天津也算是沿海开放的大埠,民智民风开化的较早,为不甘人后,政府有关部门也大张旗鼓地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参展物品。
        普育女子学堂因开设了美术、手工等课程,便动员学生们把自己制作的各种手工作业送去参展,我祖母绣制的一顶“红风帽”和绘制的“书夹”被学校选中,送到南京参加了“南洋劝业会”天津馆的正式展出。经农工商部组织审查官们选出超等、优等、金银牌得主,申报朝廷,发放奖牌、证书,予以表彰。
        经大会审评,我祖母绣制的“红风帽”和绘制的“书夹“,被展会评为银牌奖,并发证书一式两份,交由本人和学校各一份永久保存。
        银牌直径 68mm,材质为铜质包银。银牌正面分二个圆圈,外圈上部书写“南洋劝业会”,下部书写“农工商部颁给”,中圈为“褒奖”二字,褒奖二字右为“宣统”左为“二年”。
        银牌背面为亦是双圈,外圈为二龙戏珠图案,内圈为“南洋劝业会”会场大门楼和劝业会标志塔等景观。
        银牌证书宽 465mm,长635mm。
        证书全部文字:
        “农工商部为
        发给执照事案照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定於宣统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开会经本部附奏将会场陈列各品评定甲乙给予褒奖奉旨知道了钦此尊在案原奏内称最优等着给予超等文凭次优等者给优等文凭再次则分别给予金牌银牌等语
        兹查有在场陈列之红风帽  书夹系直隶天津官立女学校乔 XX之出品经审查官公同评议并呈由
审查总长核定堪以给予银牌以昭奖励除分行咨昭并发给银牌外合行填给执照为据须至执照旨
右给天津直隶官立女学校乔 XX收执
                宣统二年十月十四日
                钦差南洋劝业会审查总长农工商部右堂杨”
        “证书”四周以龙围饰,证书内中有阴文:南洋劝业会银牌执照。盖有紫色正方印,并有朱笔圈点。
        执照一式二份,学生、学校各一份。即:右给天津直隶女学校乔 XX收执,给学校的写为“右给天津直隶官立女学校收执”
        清末兴起的新式教育虽没能挽救清廷的命运,但为中国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一块奖牌和一张证书,印证了清末改革派的一片良苦用心。


来源:《民间收藏》
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