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笑声为人民服务——记共产党员马三立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1-04-02 13:59:48
  • A+
  • A
  • A-


马三立(1914—2003年)是我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先后演出相声作品200多段,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相声70多段。他的相声作品朴实真挚、针砭时弊,带着浓浓的津味儿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无穷。在舞台上的马三立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一位共产党员。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共产党员马三立不为人知的故事。


初心不改   曲折入党


“我是党刊的老读者,新党员”,这是1989年,马三立在参加《天津支部生活》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说的话。此时,距离他第一次提出加入党组织已经34年。

作为从一位旧社会走出来的表演艺人,马三立深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把他从水深火热的艰难生活中拯救出来。为此,他笃定理想,很早便提出了加入党组织的请求。自此以后,无论顺境逆境,马三立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坚定信念,终于在71岁时实现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1957年,马三立与张庆森表演相声《开会迷》_副本.jpg

1957年,马三立与张庆森表演相声《开会迷》


自幼喜爱曲艺的马三立生于曲艺世家,自小跟随其父马德禄、兄马桂元学说相声,十五岁便正式登台演出。在旧社会,艺人地位地下,生活十分艰难。为求生计,马三立奔波多地做流动演员,说相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马三立登上了人民的舞台,由一位受歧视的穷艺人,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党的文艺工作者。他曾说:“我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欺压,饥寒交迫的苦日子。现在我这个穷苦艺人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怎么能不爱共产党。”怀揣对党,对新社会的深厚感情,他广采众长,大胆求新,演出了如《开会迷》、《买猴儿》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段子,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1952年,他先后两次抗美援朝前线进行慰问演出。1953年荣获天津市文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54年当选天津市政协委员,1956年被评为天津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56年1月12日,在天津干部俱乐部演出后,马三立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人民的欢迎,领导的嘱托,让马三立坚定了加入党组织的想法。其实,早在1955年,当时还在天津电台广播曲艺团工作的马三立就曾经向鲁荻同志(时任电台书记)提出过入党的愿望。然而,在1957年,马三立被错划为右派,送往农村劳动改造,入党的事情也被搁置起来。在农村,尽管生活艰难,他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坚定信念,坚持劳动间隙练习技艺。《八扇屏》、《开粥厂》、《吃元宵》等,是他当时经常溜的活。他常想:“不管在什么时候,艺术也不能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三立在政治上、艺术上重获新生。他重返舞台后,不顾年事已高,挖掘、创作了许多歌颂党的领导、讴歌新生活的相声段子。由他表演的《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公费医疗》、《西江月》等数十个相声节目,使观众在欢笑之余得到启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马三立的入党志愿书_副本.jpg

马三立的入党志愿书


在天津市曲艺团党支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鼓励下,年过七旬的马三立再一次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1985年5月16日,这是令马三立无法忘怀的一天。在这一天,天津市曲艺团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全体党员一致同意马三立入党,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马三立入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会上,马三立深情地说:“旧社会我是要饭花子,是共产党解放了我,我爱我们的党。我的心愿、我的理想,就是为党的事业贡献一切。”会后,这位常常为人们带来欢笑的表演艺术家流下了眼泪,一夜没睡。

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马三立把入党看成是党给予的新的生命的起点,更加忘我地投入相声艺术的表演和创作之中。1986年、1991年马三立两次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古稀之年的他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精神饱满地活跃在曲艺舞台上,继续用文艺的方式歌颂时代、启发人民。


根植群众   服务社会


“咱们应该在自己的行为安排上注意,交通法规上,遵守交通安全,生活上呢,时时防火夜夜防盗。你觉得自己住在大杂院,居民区没事,那可不行,应当注意。”这是我们熟悉的一段开场白,来源于马三立为增强市民安全意识而创作的相声作品《逗你玩》。


1989年春节前夕,马三立在科艺里值班巡逻_副本.jpg

1989年春节前夕,马三立在科艺里值班巡逻


如同马三立其他的相声作品一样,《逗你玩》也是从生活中的细微处有感而发的。马三立先生虽然在说相声,但就如同与大家唠家常一般地讲述了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小偷是看不出来的,小偷的手很快,小偷会给自己打掩护,三言两语之间便把小偷的一些特点勾勒出来,于谈笑间让观众提高警惕。生活中的马三立身体力行地做过居民委员会的值班巡视员,每月两次,他戴着红色臂箍,楼群路口转一转,逐一查各户的门锁,门前自行车上锁,督促路口车辆停停车线,防匪防盗维护治安。不管是风雨冬夏,从不缺勤,他笑称“红袖章有吓跑坏人的作用”。

 

1979年9月27日,马三立和搭档王凤山在大沽化工厂为工人们演出。_副本.jpg

1979年9月27日,马三立和搭档王凤山在大沽化工厂为工人们演出。


1985年,当时任河西区政协委员的马三立给玛钢厂的劳改犯讲课,讲话的主题是“不可不来,不可再来”。为更好地引导劳改犯们从内心、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重新做人,他没有长篇累牍、疾言厉色地说道理,而是称犯人们为“同学们”,用平实的口吻鼓励他们:“我相信在你们这些同学中,将来一定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正道邪道是自己选择,预祝你们提前释放,早日回家。”讲话后,他还像之前的演出时一样,给犯人们讲笑话,说故事,进一步引发他们的思考。这场别具一格的课,让许多劳改犯听后感到无比亲切,现场很多人留下了泪水,掌声经久不息。会后,他们纷纷给马三立写信,表示一定要重新做人。

 

1988年9月9日,马三立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节目。_副本.jpg

1988年9月9日,马三立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节目。


1994年,作为天津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委员,已经年届八旬的马三立提出了《关于离退休老人生活的关注》的提案,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建议开办老年公寓等托老机构,以解决老人的生活、娱乐及医疗护理等问题。马三立的提案一经提出,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1998年,在东丽区民政局的重视和协调下,以“马三立”的名字命名的老人园正式运营。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慕名来此安度晚年,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严于律己   德艺双馨


马三立说过,“要学艺术,首先学品德、学做人。”在档案资料中,有一本马三立用来激励自己、教育后人的警言警句手册,是他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中表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手册曾被损毁,后来他凭着记忆,又重写了上百条。


马三立给天津市第58中学的共青团员们讲话_副本.jpg

马三立给天津市第58中学的共青团员们讲话


“不欺骗人民,不占国家便宜,不做背人的事,不做怕人知道的事。”马三立在1989年8月17日的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有一段时间,曾经的一些老相识,看到在社会上参与演出活动能“捞钱”,就三番五次请马三立到外面演出,讲明报酬优厚,酬金一涨再涨,对此,他都婉言谢绝。贵州某单位给他寄来1000元演出费,约他坐飞机过去,邮递员让他收款,他原封不动,让邮递员按地址返回。对于参加社会活动,马三立给自己定下了规矩:首先要了解事项内容,经过单位领导的同意才答应。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都要积极参加。演出中他不怕劳累,不为出名,更不考虑个人得失。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在剧场、机关、工厂、医院、部队义务演出数十场,并为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老年人大学、渭水道幼儿师范学校讲课,和平区团委、教育局聘请他为青少年教育活动辅导员。“我是五个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儿童节我必须赶场,最少要去三个学校讲话、说故事,报酬是戴红领巾”,马三立幽默地说。1986年,曲协天津分会和市曲艺团举办了“马氏相声专场”演出,向广大观众展示了马三立相声的艺术精华,他将自己收入的五百余元,全部买了录音磁带,并录制了他演出的相声节目带送给了在老山前线作战的战士们。


马三立与孩子们在一起_副本.jpg

马三立与孩子们在一起


马三立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认为“年纪老了,精神上不能老。要像老当益壮的干部学习,老有所学、老有所想,老有所为”。在日常生活中,除去看报纸,钻研相声艺术,马三立不让脑子有空闲时间,没有一天不背词,没有一天不动笔。在珍藏于市档案馆的厚厚几大摞相声手稿中,随处可见他亲手修改的痕迹。在马三立的200余张生活照片的背后,都有着长短不一的注释,说明详尽、具体,而又别开生面:“我给上海相声演员讲解‘包袱’要领”“美国相声研究家来曲艺团见我”“要搬家了祖孙三代合影”“春节吃螃蟹咯掉了两颗牙”“82年再演买猴儿,我哭了”……这些文字全部出自马三立之手——在将照片捐赠给市档案馆之前,为了保证文字的准确性,在酷热的夏天,这位88岁的老人一字一句的填写照片说明,连儿子都不让插手。


1986年夏,马三立编改单口相声小段_副本.jpg

1986年夏,马三立编改单口相声小段


“我相信共产党,我从内心里骨髓里一心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入党后,马三立在一篇心得体会写下的话。2003年,马三立因病去世,他对党和人民的爱却一直在其曾表演过的相声作品里生根发芽。岁月流转,暮霭晨曦,他对党的坚定信仰,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他温和而幽默的形象,连同“马三立”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与天津、与天津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