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镜 使命如磐——我的战“疫”宣传工作日记

来源:馆宣传部 时间:2020年04月14日
  • A+
  • A
  • A-
市档案馆(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  宣传部  段斌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晴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档案战线的后方,有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退休不褪色,居家顾“大家”,密切关注疫情防控,踊跃捐款支援一线。看到那长长的名单上一个个饱含心意的捐款数字,作为档案馆的宣传人员,感动之余更想听听他们善举背后的心声。由于疫情期间无法上门采访,电话采访就成了唯一能和他们进行深入交流对话的方式。
  在我以往的宣传工作中,多是接待和陪同媒体记者来馆采访,采访对象也都是身边熟悉的领导和同事,而对多位素昧平生的离退休老干部进行电话采访却是头一次,心里不免有些忐忑。“表达的语言风格最好多样一些,这就靠你提问的方式不断变化……”“这两位老师我前期一直有联系,跟他们打好招呼了,其他的你再问问看。”“不用太紧张,咱们馆的老同志,人都很好的。”部门领导、同事给予了我不少启发和鼓励,相关处部室的领导和同事也为此次采访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在家备班中的我,把正在上网课的一年级的孩子关到另一个屋子,嘱咐他戴上耳机、别出声,照着名单,拨通了第一位老干部郎淑容的电话,缓缓拉开了“话匣子”……
  与郎老师的交谈十分愉快、顺利,得知她比我年长半个世纪之多,但其思路之清晰、表达之流畅,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在征得她同意后,我按下了通话录音键。“郎老师,您这次捐款是出于怎样的想法,能跟我们说说吗?”“我年纪大了,不能出去了,不能为社会尽力了,只能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市民的要求待在家里,尽量地少给社会增添麻烦……我觉得,我能做到的就是捐点款,可以买一点口罩啊,一些防护用品啊,这样还能尽一点绵薄之力。”“您说得特别好,这份心意我们都看得到,这段时间咱们档案馆有很多同志下沉到社区参加防疫工作,您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市区好多机关干部都下到一线、下到社区,他们在大门口24个小时昼夜值班,非常辛苦,咱们档案馆也下去了不少人,也是特别辛苦,所以,我向他们表示感谢吧……”“谢谢您,郎老师,看得出您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那么您有信心和决心战胜这场疫情么?“开始心里特别担心,但是看到咱们有那么多人都在支援一线,可以说,咱们人民群众都特别听党的话,只要党中央号召咱们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全面的胜利。”
  10分钟30秒,圆满完成第一位老干部的电话采访录音工作,我赶紧在手机中保存好,稍微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紧接着又拨出了第二个、第三个电话……我采访的这几位老干部,很多都曾担任过领导职务,面对陌生的、年轻的甚至是有一点冒昧的我,言谈之间,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字一句,将他们关于捐款、关于战“疫”、关于坚守一线的兰台后辈的心里话娓娓道来。如果没有这次采访,我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接触他们、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很荣幸能够借此机会,和他们进行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成为第一个听到他们真真切切的抗“疫”心声,并被深深打动的人。
  收集好所有的采访录音,编辑好对应的受访人和采访时间,我把它们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同事,剪辑和制作宣传视频《兰台老干部的心里话》这一更加繁重、更具技术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在等着她。打包、转发,动动手指就能做到,但之所以那么“郑重其事”,是因为我知道,我交出去的不仅是一段段采访录音,一份份珍贵的口述档案资料,而且是一颗颗历经风霜洗礼、岁月打磨,却仍然不改本色的明镜般的心。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阴转小雨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疫情之下的我们不能像往年一样逛街、聚会,但是几天前孩子就把精心挑选的礼物悄悄加入了我的淘宝购物车,昨天又惊喜地收到了馆妇联百忙之中为我们准备的沉甸甸的心意,让我倍感欣慰和满足。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部门下沉的姐妹们继续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留守的姐妹们则早早来到单位,把在家编辑、制作的各类作品集中到一起,为“天津战‘疫’中的感动”主题宣传作品报审工作做着最后的整理和准备。
  疫情发生后,市档案馆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在抗“疫”大考中书写合格答卷。与此同时,我们的战“疫”宣传工作也从未停笔驻足,一篇篇文稿的加工润色,一个个视频的修改制作,一幅幅照片的收集整理,一天天馆微信公众号和天津档案网站信息的持续上传发布……讲故事,展风采,颂精神,确保宣传工作与兰台战“疫”同频共振。
我深知,单打独斗干不好宣传,没有作者和通讯员,宣传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转发“天津战‘疫’中的感动”主题宣传作品征集展示活动通知、发布“档案方志人的战‘疫’日记”征稿通知后,我们也曾担心过无稿可收,下沉的同志们昼夜坚守在社区一线,十分辛苦,在岗的同志们保障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同样也不轻松,他们能有时间写吗?没想到,通知发出后,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一会儿夜班,我找找感觉,打打腹稿……”“这版稿子你先看看大体上行不行,等我值完班,再加点内容……”我们的作者和通讯员们利用社区换岗的间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认真撰写、制作和报送,作品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有支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战“疫”实录,有夫妻“战友”接力值守的画面,有“90后小姐姐”为百姓守住门口的故事,有疫情之下社区“守夜人”的心声……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文稿、照片、视频、电子相册……各处部室领导不仅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并为作品把关,有的还亲自上手撰写文稿、制作电子相册……,为我馆战“疫”宣传图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了好作品,但不代表就可以原封不动地出炉,我们不仅仅是“中转站”,更是“加工厂”,要在保留作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照征集展示活动要求,进行进一步的修缮、打磨,有时需要补照片,有时需要加“金句”,有时需要变角度,有时改动多了,还要反馈给原作者进行确认,“谢谢你们这么认真细致修改,你们天天看各个支部稿子,还有照片、视频,太费脑子了……”作者和通讯员们的理解和肯定,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有干劲。有时除了推敲作品本身,也和他们聊起了下沉社区的感受,“最开始下去第一天有点害怕,后来看社区的工作状态,也就不怕了,做好防护呗……”“社区的同志也挺辛苦的,希望能帮上他们一点忙。”社区的工作是艰苦的,然而他们从未有过一句抱怨,他们报来的作品或许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曲折的故事,然而身为兰台人的责任和坚守却力透纸背。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六点,夜幕渐沉,天阴得厉害,部门的姐妹们似乎忘记了节日,忘记了下班时间,有的在为一个视频题目的拟定左思右想、字斟句酌,有的在紧张地做着宣传视频及文稿的最后完善,有的在进一步细化和丰富着网站的战“疫”专栏……我打开邮箱,昨天给几家媒体发送的询问近期战“疫”稿件需求的邮件都有了回复。闭门造车同样搞不好宣传,与媒体编辑记者的沟通联系更是宣传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部门领导曾叮嘱:“多和媒体对接,了解近期版面和用稿需求,好有针对性地组织撰写和报送稿件。”长期以来,我们面向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时,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工作:对于媒体约稿消息和采访需求,第一时间转发联系、协调配合;对于我馆需报外部媒体的每一篇稿件,都在校对无误后及时报送和推荐;对于我馆亮点工作,主动出击,积极协调媒体和相关处部室进行采访报道……疫情期间,“一报一刊”等国家级媒体和《天津日报》、津云等本市媒体陆续报道了我馆做好档案资政服务、助力帮扶村脱贫攻坚、下沉社区投身疫情防控等重要战“疫”举措。
  打印好最后一篇文稿,填好本批拟报送作品清单,我走出办公楼时,已接近晚八点,等一会儿回到家,还要和通讯员商量把新改的标题做进视频里,明天一早还要和部门领导分头联系几位下沉干部,有几篇社区发布的有关他们的事迹报道,请他们向所在社区征求转载意见……夜风夹着细雨扑面而来,我裹紧外套,回头望去,仍有星星点点的灯光从雨雾中的档案馆里透出来,仍然有人还在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而此时,档案战线上又有多少人刚刚结束一天的值守,一边活动着冻得僵直的手和脚,一边和接班的同志做好交接,还有多少人披上雨衣,拿起测温枪,即将开启十二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夜间模式”……跟他们相比,我深感自己的渺小,所做的工作也很平凡,然而就是这样渺小而平凡的我,愿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担起这重如磐石的使命,把这场战“疫”中天津兰台人的动人故事、真实声音、奉献精神和为民情怀更好地讲出来、传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听到,让更多人感受到。
 

图为作者向《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天津日报》推送的市档案馆部分战“疫”宣传稿件。

 
图为作者向中国档案网、中国国情网、中国方志网推送的市档案馆部分战“疫”宣传稿件。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