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临渤海
  • 北依燕山
  • 九河下梢天津卫
  • 近代百年看天津
  • 天津鼓楼
  • 城市风光

历史沿革  

  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

  天津地区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运河与“五河尾闾”(今海河)在市区三岔河口交汇,天津便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贞�v二年(1214)设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发展中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名称。元延�v三年(1316)“改直沽为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率兵经海津镇渡河南下,称帝后即将海津镇改名“天津”。永乐初年(1404~1406)先后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并建筑城池。清顺治九年(1652)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雍正九年(1731)升州为府,辖6县1州,成为畿辅首邑。从明朝永乐二年(1404)正式设卫至今,天津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总督衙门迁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天津改为县,属直隶省。1913年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天津改为特别市,此为设市之始。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北平。1930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同年10月,河北省会再迁天津,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会迁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天津仍为直辖市。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划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迁保定。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天津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津沽大地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